学习目录:
- 面向对象编程
- 类和对象的简述
- 多个对象/属性
一. 面向对象编程
OOP代表面向对象编程。
过程式编程是通过编写执行操作的过程或方法来操作数据,而面向对象编程则是创建包含数据和方法的对象。
面向对象编程相比过程式编程有几个优势:
- OOP执行更快、更简单
- OOP为程序提供了清晰的结构
- OOP有助于保持Java代码的DRY原则(”Don’t Repeat Yourself”,即不要重复自己),使得代码更易于维护、修改和调试
- OOP使得能够创建完全可重用的应用程序,减少代码量并缩短开发时间
提示:“不要重复自己”(DRY)原则是指减少代码的重复。你应该提取出应用程序中共用的代码,将它们放在一个地方,并加以重用,而不是重复编写。
二. 类和对象的简述:
类和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两个主要概念。
类:水果。 对象:苹果,香蕉,橘子,西瓜
类:动物。 对象:猫,狗,兔子,老虎
类是对象的模板,而对象是类的实例。
当创建个别对象时,它们会继承类中的所有变量和方法。
知识点:
在 Java 中,对象是由类创建的。我们已经创建了名为 Main
的类,现在可以使用它来创建对象。
要创建 Main
类的对象,首先指定类名,然后是对象名,并使用关键字 new
来创建对象。
可以创建一个类的多个对象
1 | public class hello { |
不能用的原因:
- main 方法: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
是 Java 程序的入口方法。IDEA(或任何 Java 运行环境)需要找到这个方法才能运行程序。 - 方法名拼写:原来写的是
hello
,这会导致 Java 不认识它为入口方法,从而无法启动程序。
修正之后,代码会输出 9和5
,因为创建了一个 hello
类的实例,并打印了该实例的 y和x
字段,值为 9和5
1. 使用多个类:
在 Java 中,通常会将程序的逻辑分割到多个类中,这有助于代码的组织和管理。一个类可以包含数据和行为(属性和方法),而另一个类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和行为。
例1: 先设置一个值,在覆盖原有的值
1 | public class Main { |
换一个文件然后进行调用:
1 | class Second { |
2. 如果不希望能够覆盖现有值,请将该属性声明为:final
1 | public class Main { |
输出结果为:
1 | java: 无法为 final 变量 x 分配值 |
解释:
final
关键字在你希望一个变量始终存储相同的值时非常有用
final
也是 Java 中的一个修饰符(modifier),修饰符用于定义类、方法或变量的特性。
例如,final
可以用来修饰类、方法、变量等,控制它们的行为。
三. 多个对象
如果创建一个类的多个对象,则可以更改一个对象中的属性值,而不会影响另一个对象中的属性值
示例:
将 xmyObj2
的值修改为 25,并保持 xmyObj1
不变:
1 | public class Main { |
1. 多个属性
你可以指定任意多个属性:
1 | public class Main { |